ChatGPT 的图像生成功能引发了个性化数字创作的新浪潮,LinkedIn 用户引领了将自己变成动作人物的潮流。
在网络上疯传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肖像画风后,这股热潮开始愈演愈烈,用户们纷纷分享自己扮演盒装娃娃的照片,并配有配饰和工作主题的包装。
最新一波人工智能生成的自我形象呈现了多种变化。最常见的形式类似于传统的人物模型或芭比娃娃,搭配咖啡杯、书籍和笔记本电脑等道具,展现用户的职业生涯。这些图像的设计模仿玩具店的展示,并配有醒目的标语和个性化包装。
这项活动最初在领英 (LinkedIn) 上引起关注,专业人士利用这种形式更有趣地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AI 人偶”模式尤其受到营销人员、顾问以及其他希望展现自己出众形象的人士的共鸣。这项服务的受欢迎程度后来逐渐蔓延到 Instagram、TikTok 和 Facebook 等其他平台,但用户参与度仍然主要集中在领英上。
ChatGPT 的图像工具(GPT-4o 版本的一部分)充当引擎。用户上传一张自己的高分辨率照片,通常是全身照,并附带一个自定义提示,描述最终图像的外观。详细信息通常包括用户姓名、配饰、服装款式和包装细节。有些人选择带有粉色色调和亮片的怀旧“芭比娃娃”风格,而另一些人则坚持采用与其日常工作相符的企业风格设计。
不断改进是常有的事。许多用户会反复修改图像,更换配饰,修改提示,直到最终的人物形象符合他们想要的个性或职业。最终呈现出一幅光鲜亮丽、玩具风格的肖像,游走于幽默和个人品牌之间。
虽然这股玩具风潮的病毒式传播不如吉卜力肖像风,但它仍然在各个平台上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内容流。#AIBarbie 和 #BarbieBoxChallenge 等标签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 Mac Cosmetics 和 NYX 在内的一些品牌也迅速参与其中。一些公众人物也加入了进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她分享了一个自己的玩偶模型,配有圣经和木槌等配饰。
无论热点如何,参与度都有所不同。许多帖子的互动有限,大多数知名网红也避开了这种趋势。尽管如此,这凸显了 ChatGPT 在主流网络文化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它使用相对简单的工具响应用户创意的能力。
ChatGPT 的图像生成工具并非首次让平台不堪重负。当吉卜力风格的肖像画首次走红时,需求量激增,以至于 OpenAI 暂时限制了免费账户的图像生成功能。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后来将用户量的激增描述为“圣经般的需求”,并指出每日活跃用户和基础设施压力的急剧上升。
芭比娃娃/可动人偶的潮流虽然规模较小,但也遵循了同样的路径——利用ChatGPT简洁的界面及其日益流行的创意工具。与其他热门的AI视觉效果一样,这一潮流也引发了关于数字空间中身份、美学和自我展现的更广泛的讨论。然而,与吉卜力肖像画热潮不同,它并没有招致太多批评——至少目前还没有。
这种格式的吸引力在于其简洁性。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无需技术技能即可与AI生成的艺术作品互动的方式,并满足了用户自我表达的渴望。最终呈现的作品既像专业的头像,又像新奇的玩具,还像视觉笑话,这使其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社交媒体分享形式。
虽然有些人可能将玩具模型现象视为一种噱头,但其他人则将其视为一个窗口,可以了解当人工智能工具直接放在用户手中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目前,无论是拿着咖啡杯的迷你版我,还是准备摆上玩具架的芭比娃娃风格人物,ChatGPT 再次改变了人们在数字时代选择展现自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