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
VPS知识分享网站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全球云基础设施扩张背后的真正力量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商是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DC Byte 发布的《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指数》 [email wall] 估计,公共云、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占全球数据中心需求的近 70%。他们的建设和租赁决策影响着电力网络的强化或改造/扩建方向、国家、州或国际政府政策的调整方向以及投资资本的流向。

企业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云成本、弹性、电网接入、数据主权、环境问题、人员配备以及人工智能计划预计扩展的速度。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全球云基础设施扩张背后的真正力量

超大规模战略塑造风险

麦肯锡指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正在推动新一轮高密度数据中心建设。高盛研究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可能增长约165%,未来几年利用率也将不断提高。

DC Byte 的数据显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力量。需求的集中对企业有三项重要影响:

  • 定价权:当超大规模云运营商争夺稀缺电力和电网连接时,成本将影响云定价和预留容量条款。
  • 可用性和延迟:如果您首选的都市区的容量已完全预先分配,则新用户或扩展配置的用户可能会被引导至次要区域,这会对延迟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影响合规性。
  • 战略依赖:超大规模平台上工作负载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对供应商的地理位置、能源和监管决策的依赖程度增加。

风险转移给了客户。

土地和延迟、电力和政策

早期的云计算扩张主要针对土地价格、网络连接和靠近企业需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而如今,瓶颈在于电力供应。

北弗吉尼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聚集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该地区的主要电力公司 Dominion Energy 警告称,由于对数据中心和其他电气化项目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将超大型负荷接入电网可能需要长达七年的时间

这一点在几个成熟的枢纽中都有体现:

  • 主要大都市的空置率低于 1%,表明新建住房在建成之前就已经基本售罄。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提前 24-36 个月锁定电力和电网接入,将提前接入电网转化为其竞争优势。
  • 整个园区可以分配给单个租户,因此多租户托管空间较少。

因此,五年前行之有效的容量规划假设——例如“我们以后总能在这个都市区增加另一个区域”——可能不再适用。权力和政策是董事会层面首先要考虑的制约因素。

区域性变化

该报告描述了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趋势,随着运营商寻求电力和土地,容量正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扩散。

美洲:双速增长

北美仍然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最成熟的地区,但其运行速度有两种:

  • 像北弗吉尼亚这样的枢纽在全球互联互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面临着较长的交付周期。
  • 美国东南部地区——例如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阿拉巴马州——正在崛起为快速增长的地区,这些地区提供更便宜的土地、积极的公共设施和税收优惠。

谷歌、Meta、微软和AWS在这些州的投资表明,初期建设如何能够建立起由分包商、电网升级和熟练工人组成的本地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又会吸引更多项目。

寻求产能的公司可以预期在非传统大都市获得更大的产能,并可以选择不同的风险状况:成熟的枢纽具有可预测性,但时间线较慢;较新的枢纽提供速度和激励措施,但历史较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社区对新设施的容忍度较低。

亚太

亚太地区目前是增长最快的超大规模市场之一。最初的投资集中在新加坡、香港、东京和悉尼。随着土地和电力资源日益紧张,增长已扩展到柔佛、雅加达和曼谷,以及印度的主要大都市(这些地区的数字化普及和政府激励措施鼓励了云计算投资)。

对于企业而言,亚太地区的选址不仅取决于延迟,还取决于监管一致性和供应链弹性。

欧洲、中东、非洲

在欧洲,经济增长历来集中在法兰克福、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和都柏林这五个城市。随着权力、土地和规划资源的日益紧缩,人们的目光转向了拥有更多土地和更清晰改革方案的南欧和中欧(米兰、西班牙、波兰)、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北欧国家,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例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及和摩洛哥。

其中一个标志性项目是由法国电力公司 (EDF) 和 OpCore 公司共同投资,计划在法国蒙特罗一座废弃燃煤电厂兴建一座耗资 40 亿欧元的超大规模园区。该项目将重新利用现有的电网连接和工业用地。

对于泛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工作负载,预计会有更多地区的选择,但这些地区的监管和可持续性状况差异很大,并且地区选择与 ESG 承诺之间存在联系。

租赁及预期

预租模式正日益受到大型超大规模企业青睐。在许多成熟的园区,项目在正式发布或破土动工前就已经售罄。例如,今年伦敦的超大规模办公空间租金上涨了约30%。

对于使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企业而言,交付周期会因对特定城市和特定平台的需求程度而延长。单位价格更容易受到当地供需动态和电力成本的影响,因为这些波动通常会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传递给用户。定制化和人工智能优化的容量可能与单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架构绑定,从而限制了最终用户未来选择多云方案的可能性。

政策与可持续性

政府政策现在是影响产能分布和项目从设计到投入使用速度的最强力量之一。

在成熟市场,环境和能源标准日益严格。例如,德国的《能源效率法》(EnEfG)规定了最低能效标准,承诺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并要求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废热。

由于连接排队时间过长和投机性预订,英国优先考虑为已准备好建设的项目接入电网;而北欧国家则将税收优惠与热能再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措施挂钩。

在美国,各州的法律各不相同,形成了地域性差异。东南部各州提供税收减免、特惠电价,有时还简化许可证办理流程——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吸引超大规模企业而特意设计的。

意大利和波兰等南欧国家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 FLAP-D 的溢出区,改变分区规则并重组电网。

一般来说,可持续云区域需要等待三到七年才能投入使用,而且总体而言,云提供商的 ESG 政策是根据现行的可再生能源和生态措施(如废热再利用)法律进行本地化制定的。

技能、供应链、供应商风险

每个耗电量达数兆瓦的园区背后都有建筑工人、电气工程师和运营团队。如今,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据估计,美国今年建筑业需要额外约43.9万名工人,才能满足现有新建和扩建配额的计划。英国已宣布投资6亿英镑以解决建筑技能短缺问题,政府也承认该行业长期存在职位空缺。

该行业还面临着供应链压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和冷却系统等重要设备的交货周期延长,导致延误和瓶颈。对于大型项目而言,这些问题以及劳动力短缺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推高融资成本,最终转嫁给客户。

结论

超大规模建设项目并非比拼谁能建造最大的园区,而是比拼哪些供应商能够保障电力供应、遵守当地政策,并以稳定的价格提供可预测的容量。

现有问题的症结在于实际建设新容量所需的时间。根据CoreWeave最近一次分析师电话会议的内容:“尽管我们的平台需求持续旺盛,但整个行业的数据中心开发商也面临着供应链前所未有的压力。就我们而言,我们受到第三方数据中心开发商进度落后导致的暂时性延误的影响。”(首席执行官Michael Intrator)

现在正是将基础设施的现实情况引入董事会讨论的关键时刻。人工智能、云战略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等因素都至关重要,理解本地和跨国问题同样重要。权力、政策和人员这三者共同塑造着云发展路线图,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容的投入正主导着市场。未来五年,以债务融资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热潮能否持续或终结,将对企业云采购产生最大的影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国外VPS测评网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全球云基础设施扩张背后的真正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