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政界人士大肆宣扬人工智能带来的增长和效率,但一份新报告却揭示了公众对这项技术的信任缺失。许多人对此深表怀疑,这给各国政府未来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TBI) 和益普索 (Ipsos)的深入研究,对这种不安情绪给出了一些确凿的数据。结果表明,缺乏信任是人们不愿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原因。这并非一种模糊的担忧,而是阻碍政客们翘首以盼的人工智能革命的真正障碍。
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随着使用而增加
这份报告展现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存在着有趣的分歧。一方面,超过一半的人在过去一年里尝试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对于一项几年前几乎还未引起公众关注的技术来说,这样的普及速度相当快。
然而,近一半的美国人从未在家庭或工作中使用过人工智能。这导致人们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看法存在巨大分歧。数据表明,使用人工智能的次数越多,就越倾向于信任它。
对于从未使用过人工智能的人来说,56% 的人认为它对社会构成风险。但对于每周都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来说,这一比例下降了一半以上,降至 26%。这是一个典型的“熟悉滋生舒适”的例子。如果你从未有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积极体验,那么你很容易相信那些令人恐慌的新闻标题。亲眼目睹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也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每个人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担忧。
公众对人工智能信任度的差异也取决于个人背景。年轻人通常更乐观,而老一辈则更加谨慎。科技界的专业人士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充满信心,但医疗保健和教育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呢?他们的信心远不如从前,尽管他们的工作可能受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更大。
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做事的方式
报告中最具启发性的部分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感觉会随着它所从事的工作而改变。
我们非常高兴人工智能能够帮助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或加快癌症检测速度。为什么?因为我们能看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这项技术显然正在为我们带来益处。
但当问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监控其工作表现或被用来投放政治广告有何感受时,人们的情绪会立刻变得糟糕。接受度骤降。这表明我们真正关心的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而是它的目的。
我们希望确保人工智能能够得到良好的利用,并且制定相应的规则,以免大型科技公司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如何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以支持增长?
TBI 报告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途径来建立所谓的“合理信任”。
首先,政府需要改变谈论人工智能的方式。别再空谈提升GDP的空想,而是要谈论它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比如更快地预约医院,让公共服务更便捷,或者减少日常通勤时间。要展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仅仅空谈。
接下来,要证明它有效。当人工智能应用于公共服务时,我们需要看到证据,证明它确实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提高电子表格的效率。衡量成功的标准应该是我们的经验,而不仅仅是技术基准。
当然,如果没有适当的规则和培训,这一切都无法奏效。监管机构需要拥有监管人工智能的权力和专业知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培训,以便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新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种我们每个人都能与之共事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感觉像是在对我们施暴的东西。
建立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以支持其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公众对负责人工智能的人员和机构的信任。如果政府能够展现出让人工智能服务于每个人的决心,或许就能带动公众参与其中。